從虧44億到賺18.5億,閱文免費后怎麼反而賺錢了?
去年還因收購新麗巨虧44億的“大閱文”,今年就用18.5億元的凈利潤為自己“正名”。
連新麗集團也不再“拖後腿”,一年賺了 5.3億元。

看來經過一年的調試,閱文集團真正走過了低谷期。
不過這並非意味著一勞永逸,喜悅過後,所有人的神經依舊緊繃。
閱文向「免費」低頭
免費閱讀時代,如果還有誰“不識時務”,定難保飯碗。 作為國內最大的付費閱讀平臺,閱文在付費時代離去后,不得不向“免費”低頭。
“有免費的為什麼要給錢?” 互聯網平臺上,這句話代表大多數人的心聲。 就算有人提出“要支援正版”,也會被大家不客氣地回懟。
這也意味著,免費閱讀,已經成為大眾的共識。
這並不奇怪,一方面,使用者對付費閱讀平台的忠誠度本就不高,自然可以無所顧忌的流向免費的“筆趣閣”等管道;另一方面,番茄小說等免費平臺帶著海量資源殺入賽道,佔據了很多人的時間,進一步培養使用者免費閱讀的習慣。

番茄小說從誕生到登頂,只用了短短3年,就把閱文精心策劃和培育了很多年的市場輕易奪走。
眼看對手勢頭迅猛,閱文也急了。 2019年,它就推出免費閱讀平臺「飛讀」,試圖在以QQ、QQ瀏覽器、微信讀書稱霸的局面中扳回一城。
去年年初,閱文繼續成立免費創作平臺「崑崙中文網」。。 為了吸引書迷,它還把原來付費的精品小說《鬥羅大陸》《慶餘年》《鬥破蒼穹》等轉為免費。
賺錢的是IP
上了「免費」的船,對以付費起家的閱文來說,算不上好事。
付費內容轉為免費,早就花了錢的用戶難免心生涼意,因此流向其它平臺。 閱文財報中顯示,自從轉型后,月付費使用者下降了14/7%,收入減少1.4%。
儘管留下的都是“真愛粉”,依舊捨得花錢,但在用戶整體下降的背景下,也不過是一次次的錘鍊人心罷了。
針對這樣的情況,閱文調整戰略,重壓自製內容和版權運營。

根據結果來看,它確實賭對了。
數據顯示,2021年,集團版權運營收入高達33.6億元,毛利同比增長15.5%。
具體來看,遊戲IP貢獻最大。 去年7月公測的《鬥羅大陸:魂師對決》,只用時兩個月,月流水便超過7億元。
影視、動漫改編方面,閱文收購的新麗貢獻斐然。
去年上半年,新麗出品了《贅婿》《鬥羅大陸》。 下半年,它又搭上了《叛逆者》《雪中悍刀行》等多部熱門劇集。 財報數據顯示,它全年實現凈利潤5.3億元,同比增長24.3%。
大爆的電影《你好,李煥英》也有其身影。 不僅如此,它在動漫領域也壓中了幾部爆款。

小心“暗雷”
光從數據來看,閱文的好日子來了,但仍有隱患。
以影視化為例,明星塌房防不勝防。 由於吳某凡出事,投資過億的《青簪行》很可能播出無望。
某種程度上,IP版權開發風險高,除了市場環境變化的原因,也受早先年IP囤積大戰影響,使得部分IP在過高估值下帶來高成本負擔。 一些大的改編專案,投入高達幾億,一旦遭遇變故,IP擁有者損失慘重是常有的事。

除此之外,爆款可遇不可求,能否掌握流量密碼,還要看作品品質,也就是離不開內容創作者。 數據顯示,截至2020年12月,平台簽約作者超過900萬名,2021年新增70萬作家。
這也意味著,閱文集團幾乎掌握著行業的發展命脈。
但平臺一旦掌握了劃分利益的絕對話語權,又並沒有給予作者同等的酬勞,兩者的衝突就會愈演愈烈。
2020年就因以為業內作家的爆料,將“奴隸合同”推至公眾視野,引發行業巨震。
因此,閱文想要保持如今的勢頭,必須維護好與創作者之間的關係。 畢竟,優質IP的誕生,離不開優秀的創作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