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59年,宋任窮女兒報考哈軍工,向周總理狀告陳賡,總理:有出息

在封建王朝統治下的舊社會,“三從四德”的封建思想觀念,束縛了中國女子好幾千年,她們根本沒有受教育和出門工作的機會。
毛主席領導共產黨推翻了幾千年的封建帝制,女子們獲得瞭解放,進入了男女平等的新時代,中國的女子們擺脫了束縛,終於可以爲自己的理想去努力去奮鬥了。
1959年,就有這麼一位姑娘,爲了能夠報考自己心儀的大學,把陳賡大將告到周總理那裏,總理誇讚她有出息。
這位姑娘不是別人,她是宋任窮的女兒宋勤。
宋勤的父親宋任窮

宋任窮是湖南瀏陽縣人,於1909年出生在一個落魄大家庭。
他13歲的時候以優異的學習成績考入金江高小。
當時,夏明翰、陳昌等一些共產黨員就在這所學校任教,所以在那時宋任窮就接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,逐漸萌生了救國救民的大志向。
17歲的時候在共產黨人的引領下加入了共產黨。
之後,宋任窮按照黨組織的指示,積極地組織並領導農民運動。

1927年參加了湘贛邊界秋收起義,隨後跟隨起義軍上了井岡山,被安排到第1軍1師1團3營做文書工作。
剛上井岡山的時候,除了生活環境非常惡劣,國民黨反動派還經常對紅軍進行圍剿。
1928年,毛主席率領一部分紅軍去贛南作戰,彭德懷率部堅守在井岡山與敵人繼續作鬥爭。
蔣介石又一次派出重兵對井岡山根據地進行圍剿。

敵我懸殊太大,彭德懷與滕代遠、王佐經過緊急商議做出決定,爲了保存實力,暫時撤離井岡山,去另行開闢根據地。
爲了順利撤離,彭德懷抽調出一部分戰士新組建了一個特務連,由宋任窮負責。
這支特務連的主要任務是負責掩護紅軍主力部隊撤離。
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,特務連被打散,與宋任窮一起的副連長也犧牲了。
宋任窮與部隊失去了聯繫。

宋任窮不知道該去哪裏尋找部隊,他覺得這樣漫無目的的胡亂找也不是個辦法,決定先回家鄉呆一段時間然後再繼續尋找部隊。
他靠着一路乞討賣藝終於回到了家,休息了一段時間後,他又開始尋找部隊,但是無果。
一天,他去縣城辦事,看到國民黨的部隊在招兵,突然靈機一動,覺得可以參加國民黨部隊,然後在與紅軍交戰的時候,尋找機會迴歸黨組織。
這個辦法還真的很好用。

1930年2月,宋任窮所在的國民黨部隊在江西新淦與紅軍交上了火。
宋任窮通過做思想工作,說服了10多名國民黨士兵,一起帶着武器投到了紅軍的陣營。
宋任窮順利通過了黨組織的審查,並恢復了黨籍。
由於第五次反圍剿失敗,爲了擺脫國民反動派的圍攻,1934年10月,中央紅軍踏上了萬里長征路,出發前,黨中央把紅軍大學、紅軍第一步兵學校、紅軍第二步兵學校、特科學校合併在了一起,稱爲紅軍幹部團。
宋任窮被任命爲幹部團政委。

長征路上,雖然充滿了艱辛和危險,但是對宋任窮來說,卻也有很大的收穫,遇到了生命中的真愛鍾月林。
鍾月林是跟隨婦女工作團參加長征的,在婦女工作團中,共有32名女戰士,鍾月林年齡最小,賀子珍對她非常的照顧,兩人關係非常好。
在賀子珍的牽線搭橋下,宋任窮結識了鍾月林,二人經過相互瞭解,互生好感。
1935年12月,二人正式結爲了夫妻。

婚後,鍾月林和宋任窮住在一間只有8平米的簡陋窯洞中,生活雖然艱苦,但是二人在一起的日子卻非常快樂。
但是快樂的日子沒過上幾天,宋任窮就被調到28軍擔任政委,隨後與軍長劉志丹前往前線與敵作戰。
爲了革命事業,宋任窮夫婦婚後的生活,基本上都是聚少離多,但是爲了革命能早日勝利,他們從無怨言。
1940年的時候,生下了女兒宋勤。
常年見不到父母 感情生分

宋勤出生那年,正是抗日戰爭打得最激烈的時候,父親宋任窮當時正在八路軍129師擔任政治部副主任,常年征戰在抗日前線。
母親邊工作邊照顧剛剛出生的宋勤,非常的辛苦。
如果光是辛苦倒沒什麼,關鍵是在行軍的過程中,尤其是在過敵人的封鎖線的時候,帶着一個喫奶的娃娃,非常不方便,很容易因爲孩子的哭聲暴露目標,這是非常危險的。

後來實在沒辦法了,父母只好含着淚把出生不到六個月的宋勤暫時寄養在老鄉家中。
與父母分開後,由於當時形勢非常嚴峻,父母忙於抗戰,一直沒有機會來看望她。
直到抗戰結束,已經四歲的宋勤才被父母接到身邊。
宋勤回到父母身邊後,父母依然是整天忙於工作,無法抽出時間照顧她。就把她送到了部隊的保育院,只有週末才把她接回家。

因爲自幼就過上了集體生活,所以宋勤的獨立性非常強,而且敢想敢說敢做,非常的有主見。
雖然父母工作忙,顧不上怎麼照顧她,不過她自己卻很懂得學習。
小學畢業之後,宋勤以優異的學習成績考上了北京師大女附中。
那時,父親宋任窮被黨中央派往外省擔任重要領導,而她的母親也作爲父親的助手,一起陪伴着父親在外地工作。
所以宋勤常年見不到父母的面,一直都是住在學校的集體宿舍。

學校的節假日,同學們基本都回家與父母團聚去了,而宋勤卻不知父母在哪裏,只知道他們在很遠的地方工作。
不過,部隊大院的叔叔伯伯們對她都很好,對她很照顧,一到節假日,都會熱情地邀請她去家住,所以宋勤與這些叔叔伯伯們的感情很深,而與父母的感情就顯得很生分了。
那時候,宋勤還真的挺怨恨父母對自己不重視,她時常感到很孤獨。
其實,那時候革命的後代們,像她這種情況的可不在少數。

1954年,父母親終於被調回北京工作了。
宋勤高興極了,這回她可以回家住了。
但是讓她沒想到的是,父親卻只同意她週末和節假日回家住,其他時間依然是住在集體宿舍。
此時宋勤的心中非常的委屈,沒想到父親這麼不近人情。
向周總理狀告陳賡

1959年,宋勤中學畢業之後,宋勤的理想是到蘇聯的軍事院校去學習先進的軍事知識,然後回來報效國家。
獨立慣了的宋勤沒有與父親商量就自作主張報了名,而且政審和體檢全部都過關了。
宋任窮其實一直在默默地關注着女兒,當他得知女兒準備去蘇聯留學的時候,說什麼都不同意女兒去。

在父親的阻攔之下,宋勤無奈地放棄了去蘇聯。
當時,宋勤怎麼都想不通,父親爲什麼要干涉自己的選擇。
直到多年之後,她才理解了父親的良苦用心,因爲當時中蘇關係已經出現了微妙的變化,但是,他又無法對女兒做過多的解釋,只能硬生生的攔住女兒,不讓她去,他這完全是爲了保護女兒。

去蘇聯軍校上學是泡湯了,宋勤只好在國內選擇學校,選來選去,她最滿意的就是哈軍工,然而,哈軍工從建校開始,就沒有招收過女生,這讓宋勤有些沮喪。
1959年的五一勞動節,宋任窮希望女兒能和他一起登上天安門城樓觀看煙火晚會,宋勤高興地答應了。
那天,在天安門城樓上,宋勤見到了周總理,周總理熱情的與宋勤打着招呼,並親切的問她學業怎麼樣,對未來怎麼規劃。

周總理這麼一問,又把宋勤心中的惆悵勾了出來,她委屈地向周總理告了狀。
她說:“周伯伯,咱們現在不是都男女平等了嗎?可是陳賡伯伯的哈軍工還是不招收女生,這可太不公平了。”
周總理聽完了宋勤的話,笑着拍了拍她的肩膀說道:“嗯,這是在向我告你陳賡伯伯的狀,這丫頭,有出息!”
讓宋勤沒想到的是,自己與周總理聊天提到的這件事情,還真引起了周總理的重視。

從1959年開始,哈軍工正式開始招收女生了,宋勤也如願以償地成爲了哈軍工的第一批女大學生。
幾年之後,宋勤從哈軍工畢業,被分配到七機部二院工作。
在普通的工作崗位上,宋勤勤勤懇懇踏踏實實,憑着自己的能力最後成爲了一家國企的主要領導人,爲祖國的建設和發展付出了不少的努力。
結語:

宋勤從參加工作之後,完全理解了父母,不再因爲當年對她疏於關心而怨恨他們,她知道父母那都是爲了國家這個大家,才無法照顧小家。
對於宋勤向周總理“告”的那一狀,實際上是爲包括自己在內的女子們爭取到了平等接受教育的機會,也促使哈軍工對招生計劃進行了改革,跟上了時代的腳步。
通過這件小事也清楚地看到,周總理等國家領導人,心中時刻都裝着老百姓。
在他們的思想中,百姓的事無小事,只要是影響到百姓的生活、學習和工作的事情,都應該引起重視,而且必須要解決。
正是因爲有這樣的國家領導人,我們的國家才能迅速地發展起來,強大起來。